| 网络信息管理中心(图书馆)
行业动态
您当前的位置:专题首页 > 行业动态

从图书馆到读书馆
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

发布人:张敏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9-12-17       信息来源:张敏       阅读次数:

经济视野网有一篇题为《从图书馆到读书馆》的文章,作者说到,决定一个城市质量的,不是有多少高楼大厦,而是有多少图书馆,有多少书店,有多少人在读书。

作者谈及到了他所看过的一篇文章《三无图书馆》,文中说:这所学校的图书馆堪称“三无”图书馆:无墙、无门、无岗。10万册图书统统躺在完全开放的书架上,在没有任何监控设施的宽松环境里,任由师生自助借阅。

人们追着校长问:“你怎么不设图书管理员呢?”校长乐呵呵地反问大家:“你们说,我这10万册藏书设几个图书管理员合适呢?”有人答:“6个吧。”校长问:“6个人一年的工资是多少?”回答说:“按照这里的普通工资水平,每人月工资5000,得30万元。”校长问:“我每年拿出30万元养人好还是买书好?”大家不吭声。

有人小声问:“那书要是丢了怎么办?”校长说:“偷书,是因为受教育不够,多看书就是多受教育,受教育多了,反省的机会就多了,人的境界就上层次,就算是真的曾偷偷拿过书,也会悄悄放回书架。”

大家笑校长的推理少见,问他:“那你打算一年丢多少书啊?”校长笑答:“我打算一年丢30万元的书,要不,这30万元也得发了工资啊。我把这没有发下去的30万元工资换成学生受教育的机会,多值啊。只要每年丢书不超过30万元,我心里就挺平衡。”

又有人问:“你查过吗?实际丢了多少书?”校长说:“一年过去,年终盘点的时候,我们发现,原来的10万册书变成106000册。孩子们说,学校越是信任我们,我们就越是要对得起这份信任,我们习惯了把自己买的书看完后也放到学校的书架上,让它去流动。”

这故事,发生在浙江鄞州高级中学。这所学校的王校长有个梦想:把图书馆办成“读书馆”。

开放,其实是基于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学校不再把孩子当成自己防备的对象、管理的对象,而是可以开诚布公沟通交流的、可以自省并自行修正的个体。课外时间,图书馆里读书学生的多少,差不多能够说明这个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如何。

作者评论中还提到江苏常州实验小学,在教学楼前的画廊里,一架架的图书,就那么在室外敞开放着。他当时觉得很震惊。一般来说,学校的图书往往像宝贝一样被专人看守,放在馆舍里。这里,却是完全开放。校长说,不怕丢书,其实孩子还会把家里自己喜欢的书放过来。图书,是用来干什么的?是读的。这不是简单的图书摆放问题,从中看到一个校长的胸怀。

图书馆不是用来装门面的,不是用来应付检查的,不是仅仅用来硬件达标的,更不是把那些书束之高阁,用来充抵多少万册的数量用来炫耀的。

作者说,每到一个城市,他都喜欢逛逛那里的大学或者图书馆。在里面读书,你想读多久读多久。阳光从高大的玻璃窗投射进来,你尽可以坐在椅子上、沙发上,一本正经;也可以盘腿坐在地板、斜靠在墙上,拿一本书,歪着头啃。绝对没人打扰你。一楼三楼的报刊阅览室,无论什么时候去,人都满满的。里面静静地,只能听到沙沙的翻书的声音。置身其中,感觉特别美好。


决定一个城市质量的,不是你有多少高楼大厦,而是你有多少图书馆,有多少书店,有多少人在读书。如果地铁里的乘客都拿起了书,这个城市也就有希望,也就可爱了。而那些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学校呢?无论是大学,还是中小学,其图书馆藏书多少,并不特别值得骄傲,最值得骄傲的,是这个图书馆的书籍借阅、周转、利用率是多少,有多少人热爱读书、在读书,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指标。

作者在评论的结尾是感叹道,图书馆,什么时候都变成读书馆,它的使命才算真正完成了!

无独有偶,2019年3月8日,中国艺术报刊登了全国人大代表、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廖华歌的文章,文章的标题是《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》。

文化是民族的血脉。文化是一个国家、民族精神和能量的长期积淀和凝聚,是民族存亡的前提和条件,它蕴含着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持续前行和进步的基因,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全部价值与理性所在。法国哲学家福柯曾指出,文化不是一种教条,一种学说和理论,文化是一种态度,一种气质,一种有价值的生活。

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得以绵绵不绝、长存于天地之间,离不开一代代人孜孜不倦的著书与读书活动。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文化强国,就必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深入持久地多读书读好书,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,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素质。

物质与精神的平衡,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,精神对物质的引导,更是社会文明的标志。少年读书如门中窥月,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,老年读书如台上观月,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,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;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。阅读,就是让灵魂吸氧;阅读,就是与历史对视和大师对话;阅读,让人不只活在现在;阅读,正如丹其格所说,为我们还原了生命那些值得崇拜的纷繁驳杂……

我国作为世界上年出版图书量最多的国家,国人的阅读现状却令人不太乐观。资料表明,我国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4.39本,而韩国年人均阅读量是11本,法国为8.4本,美国8.7本……加之当今时代,网络发达,信息爆炸,人们更乐于“读图”而非“读文”,“轻阅读”“浅阅读”“泛阅读”“飘阅读”成为流行,经典阅读面临严峻挑战。如何提高阅读,使读书成为全民族自觉践行的一种风气,让慢阅读、深阅读成为常态,这在当今时代无疑显得特别重要。

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要充分发挥媒体公信力的作用,有关媒体要积极倡导和组织一些阅读活动,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,真正形成读书、品书、相互交流、不断提高的良好氛围。除此之外,还要发挥全国各级图书馆、城乡各图书室、流动书屋、街头书报亭、各学校或教育机构等场所的作用,更好地规划、引领和实施各种阅读推广活动,确保全民阅读的持久和深入。


来源:爱上图书馆



Baidu
sogou